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18-12-10 00:00
来源:本站
她用勤劳和汗水擦亮“首善之区”金字招牌;她连续10年为元旦慈善募捐活动奔波;她走村串户入巷陌,调查核实3000余人,协助发放善款5000 余万元,无一差错;她奔走呼号,宣传慈善事业,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慈善队列,让助残、助学、助医、助老、助困成为时代新风尚;她与丈夫依托淮安人网,倾心慈善公益事业,行程超过10000公里,筹集、自捐善款近100万元,帮助近千名困难群众;她用善心温暖千万家的事迹,先后 3 次被中央电视台报道,还多次登上中国文明网。她,就是淮安区慈善总会救助部科长、淮安市优秀慈善工作者
——陈静。
做慈善,我愿意
在刚加入淮安区慈善事业队伍的2004 年,她才30 岁左右。很多人说年纪轻轻的做什么慈善,人家有钱有权的大人物才做慈善呢。 可陈静不这么认为,她想: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致富的道路上出现了很多贫困家庭,这些家庭需要党和政府部门为他们提供帮助。为此, 她自愿投身慈善事业,并在心中许下一个诺言:那就是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让更多的重大疾病患者重新燃起生命之火。十多年来,她为了这个诺言,不停地在四处奔波、不断地在辛勤付出,她用自己的青春无怨无悔地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淮安区面积 1439 平方公里,人口将近 120 万,到 2013 年底,全区被省定经济薄弱村有50 个,建档立卡的人口达14.3 万人。加上其他乡镇街道的因病返贫户、受灾户、残疾户、特困户等,需要向慈善机构 求助的数量比较庞大。2017 年之前,淮安区慈善总会仅有3 名工作人员,要做好救灾、扶贫、助老、助孤、助学、助残、助医等工作,任务是繁 重的。作为淮安区慈善总会最年轻的人,陈静同志勇挑重担。
每天,她坚守岗位,不厌其烦地迎来送往那些不是面色灰暗的各种癌症病人,就是浮肿虚脱的尿毒症病人;不是弱不禁风的肾衰竭病 人,就是传染病人;不是哭哭啼啼的受灾户,就是“等米下锅”的特困户,面对各种不同的求助者,她一点也不嫌枯燥无味,都能以饱满的 工作热情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投身于各项工作中。对待服务对象 总是笑脸相迎,热情耐心,把他们的事情都是放在第一位;对待需要救助的病患者,她嘘寒问暖,耐心倾听,认真登记,按轻重缓急,分门别类,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对待受助家庭总是能为对方着想,经常主动为一些重大疾病患者上门服务,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 家庭。
三堡乡一个患尿毒症老人每周要做3 次透析。过段时间就骑辆破旧的自行车来慈善总会找陈静请求帮助。“你以后不要再骑车来了,也不安全。”见老人日渐衰弱的身体,她总是自掏腰包,“这点钱你拿着,乘公交车吧。”有的申请救助者到了吃饭时间为了省钱舍不得买饭吃,陈静会主动掏钱给他们或者把他们带到自己家里给他们做饭吃;有时她还会从家里取出一些衣物和食品送给他们。像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凡到慈善总会来的人,都称赞“淮安区慈善总会里有个菩萨心肠的静姑娘”。
善慈总会工作中的陈静
淮安区慈善总会成立的时候,善款不超过100 万元,而需要救助的人员却有许多。陈静同志积极主动地进党政机关、跑工矿企事业单位,入社区找大户,请他们伸出友爱之手,尽最大努力筹集善款。在捐赠活动中,常常有些企业或个体老板在募捐现场举牌捐赠爱心款项,但活动过后,有些善款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迟迟不能到账。她会不厌其烦地联络,不辞辛劳地奔波。每一年,为了能让这些捐赠款及时到位,她都会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她一直无怨无 悔,因为她心里明白,这些善款能挽救许多重大疾病患者的生命。10 多年来,由她负责上门筹集的善款超过了6000 万元。
2007 年春节,她从新闻报道中知道全国多地开展了慈善献爱心活动。于是,她积极向领导建议:利用区委、区政府每年一度的元旦 长跑活动,在淮安区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这个建议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重视。2008 年元旦,淮安区首届“慈善一日捐”活动在市中心的漕运广场举行,现场就筹集善款570 多万元。
2008—2017 年,淮安区连续10 年举办元旦慈善募捐活动,累计筹集善款1.1 亿元,救助4 万人次,成为救助困难群体的爱的港湾。每次元旦慈善募捐活动,从前期的方案制定、人员的组织、场地的安排、节 目的编排、认捐单位的确认,到活动现场的调度、认捐的顺序、善款的 收集等,都倾注了她全部的精力。有人问陈静,放着好端端白领主管 不干,为什么跑去跟“病秧子”、特困户打交道?
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做慈善,我愿意呀。
献爱心,我快乐
自从做起了慈善工作,陈静就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了,在做好工作之余还向帮扶对象献爱心。她参加淮安人网志愿者服务队,和志愿者们一起走进村(居)、街道和社区去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特长多次组织到河下敬老院为老人包饺子;帮老人洗头打扫卫生;陪孤寡老人聊天等。每年的全国助残日和“六一”儿童节, 她都会走进小天使康复中心和志愿者们一起关爱自闭症儿童,给孩子们买玩具,带他们走出校园放风筝;她还主动与万达影城协商组织公益活动,带领这些孩子们免费看电影,让他们与正常的孩子一样去享受开心与快乐。她还长期关心帮助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孪生姐妹 并为其组织捐款解决手术费用;为复兴镇白血病男孩贾云铜提供爱 心资助等。
2013 年2 月,淮安区通过“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省级验收。央视新闻直播间两次报道淮安区、金湖、盱眙和市博爱康复医院开展0-6 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情况。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陈静往返于社区、患儿家庭、残联、医院、康复中心之间,完成康复服务“四进”家庭 1100 户,发放康复宣传手册 9600 本,协助有关方面免费为200 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免费为贫困精神病患者供药800 多人(次),还向病患者捐赠轮椅、助听器等,为肢体残疾人进行假肢装配筛查与制模。
陈静为黑户女孩甘元巧办户口一事,一直被淮安区广大群众传为美谈。2011 年,淮安区宋集乡甘姜村的“黑户女孩甘元巧”找到陈静的办公室并哭诉自己的身世:这位女孩18 年前被人遗弃,一直与收养她的奶奶一起生活,女孩因为没有户口而无法参加工作,而奶奶年岁已高并且完全没有劳动能力。这位女孩的身世打动了善良的陈静,她觉得自己应该尽全力帮助这位可怜的姑娘。第二天一早,她便与老公驱车赶往几十公里外的宋集,现场的情况让她震惊,女孩的家一贫如洗,门是篱笆做的,家里无电无水,就连粮食都靠周边邻居支持,奶奶又跌倒受伤多日没有进食已病危。陈静立即联系了医院的朋友为奶奶免费治疗并积极帮女孩联系办理户口。在她的努力下, 淮安人网全程报道了此事并组织爱心网友为其捐款,各相关部门也积极配合帮助这位可怜的小姑娘,民政局领导亲临现场解决实际问题,为女孩家里装上了门窗,装上了水电,送去了棉被和粮食;市、区两级公安局领导特事特办为其办理了户口。看到奶奶康复出院了, 甘元巧手捧着崭新的户口本眼里流出激动的泪水,陈静也开心地笑了。后来,陈静还为甘元巧举办了20 岁生日,这是甘元巧从出生后第一次过生日,陈静为她买了新衣服和一些生活用品,陪女孩一起参加 生日的几位阿姨都感动落泪。前几天,甘元巧要结婚了,陈静应邀作 为新娘子的主婚人参加了婚礼。在甘元巧的心里早已把陈静当着她 自己的母亲。
今年以来,陈静积极参与慈善总会举办的“慈善光明行”活动,通过进乡村、进学校,帮助解决贫困人口白内障致盲及防止“可避免性 盲”问题,向6537 名中小学、幼儿园老师赠送了“眼部免费体检卡”,先后为1000 多名乡村教师以及农村低保户、持证残疾人建档立卡,进行了免费体检。她还与教育、卫生、妇联、共青团、工商联等单位联系, 先后发起了“育才助困”“春蕾行动”“爱心妈妈”“天使听见爱”“我是你的眼”“微笑列车”“孝行淮安”“桐园微烛”“光彩事业”等活动,诸多慈善品牌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了一座城。
今年9 月,淮安区慈善总会举行《慈善读本》进校园活动,向红军小学送去了7500 册《慈善读本》,把感恩党、感恩政府、感恩社会、感恩父母的种子种到孩子们的心田,培养他们有一颗慈爱之心。
多帮人,我充实
“下了班,我还是慈善人。”这是陈静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多帮一个人,我心里充实。”
淮安人网是淮安市知名的网站,经营这家网站的,就是陈静的丈夫王忱。从2012 年以来,他们被中国文明网和多家媒体称为“网络雷锋”团队。多年来,他们关注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关注孤独老人、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孤独症儿童、关爱病困家庭、公益“再”行动等善举,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做慈善公益事业需要人力、物力、财力,陈静总是不遗余力,并拉上丈夫一道,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对黄二萍、开将、于秀梅、甘元巧等一个个特困和弱势群体进行了帮助,使他们获得新生,重新燃 起生活的希望。
特别是帮助溪河孙管村后庄组一名尿毒症女子黄二萍母子团聚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黄二萍,一位普通的农村女孩,成年后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结婚了,但并未登记领证,婚后小两口一起去上海打工,怀孕后因感觉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肾病综合症,医生建议立即终止妊娠,可当时公婆以为她怀的是一个男孩而坚持让她生下孩子。可当孩子诞生后,她被确诊为尿毒症,因一次小小的家庭矛盾,老公和公公、婆婆在没有告知她的情况下带着她3 岁的儿子悄悄地离开了家,把她一个人丢在了家里。从此黄二萍不仅没有劳动能力、生活无人照料,还要忍受病魔的折磨,身体每况愈下,而且苦苦思念自己的儿子。于是,她卖掉家里能卖掉的所有东西,凑齐车费去上海寻找自己的儿子。可她到了上海,两眼一抹黑,没有任何线索,寻子犹如大海捞针,哪能找到?终于她因劳累、饥饿和体力不支而晕倒在路边,被一位好心人相救并为她买了回程的车票才得以回家。然而,她病情日渐恶化,又思念2年未见的儿子,只能终日以泪 洗面。一位同村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帮她在淮安人网发了个《我的儿子,你在哪里?》的帖子。陈静知道后便开始参与进来,与网友一起为她捐款、寻子。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多次奔波于溪河、南京、上海之间后得到黄二萍老公的线索,陈静和自己老公又一道做通了黄二萍公婆的思想工作。那年中秋,黄二萍与她的儿子终于见面了,她与儿子拥抱的那一刻,在场的陈静与参加此项爱心活动的所有人都流下了泪水。这泪水里有感动,有欣慰,有幸福……此事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后被中央电视台一套《今日说法》和十二套《道德与观察》及省、市多家媒体进行专题报道。
近年来,陈静组织和参与的淮安人网慰问麻风病康复中心病人; 向曙光双语学校的留守儿童捐赠了 1000 套羽绒服;行驶 12300 余公里,向西藏阿里小学捐赠 2 万元学习用品、3 万元新衣服、3000 袋糖果;向淮安区茭陵乡陈圩村身患骨癌的陈见捐赠3 万元善款;“我捐你买、爱心助学”义卖;“关注关爱自闭症儿童——我们在行动”等系列活动……在淮安传为佳话。
这么多年来,陈静就是这样为她所热爱的慈善事业而默默付出精力、财力和时间……陈静对慈善的理解就是:做慈善不仅仅是金钱,哪怕是一句温馨的话语,一次热心的帮扶,只要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就是慈善!
(梁文龙 纪效专)